电路实验报告

电路实验报告8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路实验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路实验报告1一、实验设计目的和作用
1.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如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熟练运用的能力,掌握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以及使用仿真软件、实验设备进行调试和数据处理等。
2.学习较复杂的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提高基于模拟、数字电路等知识解决电子信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和自行调试。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二、设计的具体实现
实验要求用TL084设计正弦波产生电路。正弦波产生方式有多种,本次试验采用较为简单的文氏桥振荡电路。通过图书馆和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确定如下电路。
Multisim原理图:
sch图
调节w1使电路起振,w2调节幅度
仿真结果:频率162Hz,幅度范围0.8—
10V
三、实际制作调试和结果分析
频率:133.33Hz
幅度范围:1~9V
四、总结
第一次进行电路设计,遇到了很多麻烦。Multisim、Protel等软件不熟悉,第一次焊电路焊工也不行。通过实验,基本学会了这些软件的操作,制作过程中,自己的焊工有了很大进步。虽然做了好几次才把电路调出来,但还是很满意。
五、参考文献
1.于红珍.通信电子电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2.康华光,陈大钦.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3.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xx
电路实验报告5
一、实验仪器及材料
1、信号发生器
2、示波器
二、实验电路
三、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1、VCC=12v,VM=6V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然后输入频率为5KHz的正弦波,调节输入幅值使输
2、VCC=9V,VM=4、5V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然后输入频率为5KHz的正弦波,调节输入幅值使输
3、VCC=6V,VM=3V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然后输入频率为5KHz的正弦波,调节输入幅值使输出波形最大且不失真。(以下输入输出值均为有效值)
四、实验小结
功率放大电路特点:在电源电压确定的情况下,以输出尽可能大的不失真的信号功率和具有尽可能高的转换效率为组成原则,功放管常工作在尽限应用状态。
电路实验报告6
实验目的
1、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提高功率因素的方法;
2、通过测量日光灯所消耗的功率,学会瓦特表;
3、学会日光灯的连线方法。
实验仪器
8W日光灯装置(灯管、镇流器、启辉器)一套,功率表,万用表,可调电容箱,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
用P、S、I、V分别表示电路的有功功率、视在功率、总电流和电源电压。按定义电路的功率因数cosα=P/S=P/IU。由此可见,在电源电压且电路的有功功率一定时,电路的功率因数越高,它占用电源(或供电设备)的容量S就越少。
日光灯电路中,镇流器是一个感性元件(相当于电感与电阻的串联),因此它是一个感性电路,切功率因数很低,约0.5-0.6。
提高日光灯电路(其它感性电路也是一样)功率因素的方法是在电路的输入端并联一定容量的电容器。
测试电路图
实验数据表
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电容的增大,功率因数也增大,当超过一定范围,功率因数随着电容的增大而减少。
电路实验报告2一、实验目的
1、学会互感电路同名端、互感系数以及耦合系数的测定方法。
2、理解两个线圈相对位置的改变,以及用不同材料作线圈铁芯时对互感的影响。
二、原理说明
1、判断互感线圈同名端的方法
(1)直流法
如图19-1所示,当开关S闭合瞬间,若毫安表的指针正确,则可断定“1”,“3”为同名端;指针反偏,则 “1”,“4”为同名端。
(2)交流法
如图19-2所示,将两个绕组N1和N2的任意两端(如2,4端)联在一起,在其中的一个绕组(如N1)两端加一个低电压,用交流电压分别测出端电压U13、U12和U34。若U13是两个绕组端压之差,则1,3是同名端;若U13是两个绕组端压之和,则1,4是同名端。
2、两线圈互感系数M的测定。
在图19-2的N1侧施加低压交流电压U1,测出I1及U2。根据互感电势E2M≈U20=MI;可算得互感系数为
M=U2I1
3、耦合系数K的测定
两个互感线圈耦合松紧的程度可用耦合系数K来表示
K=M/L1L2
先在N1侧加低压交流电压U1,测出N1侧开路时的电流I1;然后再在N2侧加电压U2,测出N1侧开路时的电流I2,求出各自的自感L1和L2,即可算得K值。
三、实验设备
1、直流电压、毫安表;
2、交流电压、电流表;
3、互感线圈、铁、铝棒;
4、EEL-06组件(或EEL-18);100Ω/3W电位器,510Ω/8W线绕电阻,发光二极管。
5、滑线变阻器;200Ω/2A(自备)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分别用直流法和交流法测定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1)直流法
实验线路如图19-3所示,将N1、N2同心式套在一起,并放入铁芯。U1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调至6V,然后改变可变电阻器R(由大到小地调节),使流过N1侧的电流不超过0.4A(选用5A量程的数字电流表),N2侧直接接入2mA量程的毫安表。将铁芯迅速地拔出和插入,观察毫安表正、负读数的变化,来判定N1和N2两个线圈的同名端。
(2)交流法
按图19-4接线,将小线圈N2套在线圈N2中。N1串联电流表(选0~5A的量程)后接至自耦调压器的输出,并在两线圈中插入铁芯。
接通电路源前,应首先检查自耦调压器是否调至零位,确认后方可接通交流电源,令自耦调压器输出一个很低的电压(约 ……此处隐藏3048个字……它真的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天真的以为自我把平时的理论课学好就能够很顺利的完成实验,事实证明我错了,当我走上试验台,我意识到要想以优秀的成绩完成此次所有的实验,难度很大,但我明白这个难度是与学到的知识成正比的,所以我想说,虽然我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最终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因为我毕竟在这次实验中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终究使我在这次实验中受益匪浅。
下头我想谈谈我在所做的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在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验证实验中,进一步学习了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应用,根据所画原理图,连接好实际电路,测量出实验数据,经计算实验结果均在误差范围内,说明该实验做的成功。我认为这两个实验的实验原理还是比较简单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很简单,至少我觉得那些行行色色的导线就足以把你绕花眼,所以我想说这个实验不仅仅是对你所学知识掌握情景的考察,更是对你的耐心和眼力的一种考验。
在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实验中,了解到对于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能够用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效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u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其等效内阻ro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时的等效电阻。这就是戴维南定理的具体说明,我认为其实质也就是在阐述一个等效的概念,我想无论你是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进行实际操作,只要抓住这个中心,我想可能你所遇到的续都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可是在做这个实验,我想我们应当注意一下万用表的使用,尽管它的操作很简单,但如果你马虎大意也是完全有可能出错的,是你整个的实验前功尽弃!
在接下来的常用电子仪器使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对示波器的使用,我们经过了解示波器的原理,初步学会了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在试验中我们观察到了在不一样频率、不一样振幅下的各种波形,并且经过毫伏表得出了在不一样情景下毫伏表的读数。
总的来说,经过此次电路实验,我的收获真的是蛮大的,不只是学会了一些一齐的使用,如毫伏表,示波器等等,更重要的是在此次实验过程中,更好的培养了我们的具体实验的本事。又因为在在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实验现象,需要我们仔细的观察,并且分析现象的原因。异常有时当实验现象与我们预计的结果不相符时,就更加的需要我们仔细的思考和分析了,并且进行适当的调节。所以电路实验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本事、动手操做本事和独立思考本事。
电路实验报告8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悉门电路逻辑功能,并掌握常用的逻辑电路功能测试方法。 熟悉RXS-1B数字电路实验箱。
二、 方法、步骤
1. 实验仪器及材料
1) RXS-1B数字电路实验箱 2) 万用表 3) 器件
74LS00 四2输入与非门1片 74LS86 四2输入异或门1片
2. 预习要求
1) 阅读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南,懂得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要求和实验方法。 2) 复习门电路工作原理及相应逻辑表达式。
3) 熟悉所用集成电路的外引线排列图,了解各引出脚的功能。 4) 学习RXB-1B数字电路实验箱使用方法。
3. 说明
用以实现基本逻辑关系的电子电路通称为门电路。常用的门电路在逻辑功能上有非门、与门、或门、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异或门等几种。 非逻辑关系:Y=A 与逻辑关系:Y=AB 或逻辑关系:Y=AB 与非逻辑关系:Y=AB 或非逻辑关系:Y=AB 与或非逻辑关系:Y=ABCD 异或逻辑关系:Y=AB
三、 实验过程及内容
任务一:异或门逻辑功能测试
集成电路74LS86是一片四2输入异或门电路,逻辑关系式为1Y=1A⊕1B,2Y=2A⊕2B, 3Y=3A⊕3B,4Y=4A⊕4B,其外引线排列图如图1.3.1所示。它
的1、2、4、5、9、10、12、13号引脚为输入端1A、1B、2A、2B、3A、3B、4A、4B,3、6、8、11号引脚为输出端1Y、2Y、3Y、4Y,7号引脚为地,14号引脚为电源+5V。
(1)将一片四2输入异或门芯片74LS86插入RXB-1B数字电路实验箱的任意14引脚的IC空插座中。
(2)按图1.3.2接线测试其逻辑功能。芯片74LS86的输入端1、2、4、5号引脚分别接至数字电路实验箱的任意4个电平开关的插孔,输出端3、6、8分别接至数字电路实验箱的电平显示器的任意3个发光二极管的插孔。14号引脚+5V接至数字电路实验箱的+5V电源的“+5V”插孔,7号引脚接至数字电路实验箱的+5V电源的“⊥”插孔。
(3)将电平开关按表1.3.1设置,观察输出端A、B、Y所连接的电平显示器的发光二极管的状态,测量输出端Y的电压值。发光二极管亮表示输出为高电平(H),发光二极管不亮表示输出为低电平(L)。把实验结果填入表1.3.1中。
1A 1B 1Y 2A 2B 2Y
VCC 4B 4A 4Y 3B 4A 3Y
图1.3.1 四2输入异或门74LS86外引线排列图
将表中的实验结果与异或门的真值表对比,判断74LS86是否实现了异或逻辑功能。根据测量的VZ电压值,写出逻辑电平0和1的电压范围。
任务二:利用与非门控制输出
选一片74LS00,按图1.3.3接线。在输入端A输入1HZ连续脉冲,将S端接至数字电路实验箱的任一逻辑电平开关,3接发光二极管的插孔。设置电平开关,观察发光二极管。
S
74LS00
图1.3.3与非门控制输出的连接图
四、 数据处理分析
分析:
74LS86上1,2,3构成异或门电路,4,5,6构成异或门电路。把3,10连接,6,9连接,再和8也构成异或门电路。7接GND,14接Vcc。异或门电路,只有在两端输入相同信号时,才会输出“0”;输入不同信号时,输出“1”。A,B,Y也组成一个异或门电路,原理相同。实验表明,当K0,K1相同时,A是0;不同A是1;当K2,K3相同时,B是0;不同B是1;当A,B相同时,Y是0;不同Y是1;所以经验证正确。另外,当接入5V时,Y的电压在0.15V左右代表“0”,在3.4V左右代表“1”。
任务二
当2接入是绿灯(0)时,3亮红灯(1);
当2接入是红灯(1)时,3的灯绿红闪烁(0-1)。 分析:
与非门电路,Y=AB A是1,0变化的。当A为0,AB则为0,AB非则为1.Y亮
红灯。当A为1时,B为1,则结果是0;B为0,则结果是1。所以Y的灯红绿闪烁。
五、 实验结论
1. 异或门的特点是“相同出0,相反出1”,在实验箱上表现为同时输入高电平或低电平时输出低电平,否则输出高电平;
2. 2.与非门同时输入高电平时输出低电平,其他输入都输出高电平;
3. 与非门一端接入连续脉冲,另一端输入低电平时,输出都是高电平, 接入高电平时,输出与脉冲相反的波形。







文档为doc格式